你在姊妹淘中有一個既定角色嗎?我們都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幽默搞怪的朋友負責搞笑,大姊姊習慣了照顧大家,善解人意的朋友擅長做調解員,而有的人則扮演著下決策的領導角色。朋友圈中各自發揮自己的優點,分工合作,令友情生活更多姿多采。小編的朋友圈就是這樣一直相安無事,直至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太習慣付出,到最后竟不懂該如何開口索取
習慣做大姊姊角色的A喜歡照顧眾姊妹,每次大家有什么需要,那怕只是芝麻綠豆的鎖碎事,她都盡心盡力幫助,但到她自己出事了卻選擇獨自面對。朋友A有個良性腫瘤要切除,當完成了手術后才跟大家交代,中間甚至消失了一段時間,原因是她不想好朋友擔心自己。
朋友A一直擔當照顧別人的角色,反而不習慣去做被擔心的對象。
當一個角色倒下來,大家又重新分配過朋友圈中的角色。平日看起來依賴性強的朋友,在這個時候成了照顧別人的角色,平日比較沉默的朋友一改常態提出獨到的看法,而向來樂觀開朗的朋友則化身了緊張大師,這個互動可謂相當有趣,當角色被逐一補上,朋友圈又正常地運作起來。
-
不要讓朋友圈中扮演的角色限制了你
友情也會令人疲乏,尤其在朋友圈當中習慣了某一個既定角色,就像被戴上了指定的面具,被期待著要以某一個面目示人,然而每一個人都是復雜的個體,有不同的個性和情感需要,在朋友圈中所處的位置絕不該被簡單解答。
顯得安靜的那位,不代表是少話的人,也許她只是在這段關系里主動選擇了做聆聽者的角色。而那些常被誤讀成沒主見的人,也很可能只是因為比較愿意遷就別人,所以才樂意在決策上作出妥協。適當靈活轉換角色其實反而能令友情走得更長遠。
應該互相分擔朋友的多重角色
負責提供笑料、搞氣氛的人也都會有灰心難過的時候;習慣了組織大家意見及下決策的人未必每次都做出最英明的選擇;與其怪責他做得不夠好,不如大家一起分擔這個困難的任務。在健康的朋友圈里,照顧和被照顧者其實是應該可以輕易轉換角色的。
朋友圈之間的相處也是一門藝術,顯淺的道理知易行難,但如果決定了這段友情要走一輩子的時間,就讓我們一起用心守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