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傳統(tǒng)婚嫁習俗中三茶六禮的含義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著自己的文化傳承,而在這些文化傳承中,各種風俗習慣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婚嫁行為從人類有思想的那一刻起也就有了,在中國傳統(tǒng)婚嫁習俗中,最重要的禮儀莫過于三茶六禮,主要指什么呢?
在以前的結婚習俗中,有三茶六禮的說法,主要是雙方家人的一些禮數(shù),那么什么是三茶六禮呢?三茶六禮到底是什么意思,新人結婚又該注意什么呢?
三茶六禮
解釋:猶言明媒正娶。舊指正式婚姻。
出處: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jù)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儀式。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士昏禮》。
示例:魯迅《彷徨·離婚》:“他就是著了那濫婊子的迷,要趕我出去。我是~定來的,花轎抬來的呵!”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婚姻等
“三茶六禮”作為一種古老的鄉(xiāng)風民俗,在其長遠的地域文化中源遠流長。“三茶六禮”是潛江傳統(tǒng)婚禮中的一種禮儀,一般為定婚到結婚之間男女雙方所履行的各種禮節(jié)。
“三茶”即定婚時的“下茶”男女雙方許下終身時,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結婚時的“定茶”,男方以蓮籽、棗子為禮,比作連子連心、早生貴子。同房時的“合茶”,是指男女進入洞房后,兩人合飲一杯茶警示男女雙方要同甘(干)共苦。
“六禮”倒是文人墨客將婚禮階段的各種禮節(jié)歸納的總稱。傳說,始于周文王。有史冊記載:周文王卜得吉兆,納采訂婚后,親迎太姒于渭濱,經(jīng)歷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六個過程。
納采就是男方請媒人到娘家去說親。算是婚禮中的第一步。
女方答應這門親事,男方再請媒人到女方家里去問女方的名字和生庚八字(即天干地支記載的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和時辰),看雙方生辰是否相克,謂之“問名”。
男方將雙方八字卜得吉兆后,擇定吉日,決定締結姻緣,稱著“納吉”(也叫納八字、訂婚)。
“納徵”就是男女雙方訂婚后,男方按女家的要求所送的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