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子小姐
寫作者、定制婚禮策劃師,專注于旅游、藝術,以及最好的婚禮體驗。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清楚婚紗的來龍去脈。
婚紗是嫁衣的一種,但不是嫁衣的固定形式。嫁衣顧名思義,就是新娘出嫁時身穿的服裝,西方最早的嫁衣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
那時的古埃及貴族新娘會于成婚之日身穿白色亞麻紗裙,合身多褶,以象征婚禮之后多子多福。
這也被認為是現代婚紗的雛形,婚紗以此為基礎在以后的歷史中逐漸增添元素,最后成為今天我們看見的模樣。
壁畫:古埃及的婚禮
公元前九世紀的時候,羅馬法學家莫特斯丁稱:“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終身結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關系。”
婚禮從這個時候開始帶上了神圣的色彩。新娘結婚會穿上父母準備的丘尼卡(拉丁語:Tunica),這種麻制的純白禮袍代表了新娘的純潔無暇,也表示了這是神所認可的婚姻。
浮雕:古羅馬的婚禮
不僅決定了白色在婚禮中的意義,古羅馬還為現代婚紗提供了頭紗的原型。
古羅馬的新娘必備的婚禮著裝包括一條橘黃色的半透明面紗,象征了處女的守護神維斯塔的灶中之火。同時,新郎揭開新娘面紗也是婚禮儀式中的重要一環,代表了新娘精神身份轉變的完成。
社會身份的轉變可由一紙婚約決定,而精神身份的轉變靠的就是儀式上的這些繁文絮節,也即是現在常說的儀式感。
雕像:蒙著面紗的維斯塔侍女
這之后一路到十五世紀,新娘出嫁均用自己最好看的裙子作為嫁衣,并無定式。不過拜之前的十字軍東征所賜,源自東方的新技術掀起了新的潮流,裙拖成為了婦女趨之若鶩的服裝元素,這一時尚延續到了今天。
而文藝復興的中期,技術再一次得到了革新。緊身胸衣和魚骨裙撐的出現,奠定了婚紗上衣緊束而下擺夸張的設計雛形。
油畫:文藝復興時期的貴族
這一切元素的累積,終于導致了第一件婚紗的出現。
關于婚紗的概念,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十五世紀末的法國。在國王路易十二與布列塔尼公國的安娜婚禮當天,安娜以一身銀鑲珠飾的白色織錦禮裙登場,從此打破了法國自古白色為喪服皇室顏色的傳統。
蠟像:布列塔尼的婚禮
但是這個時候白色還沒有成為婚紗的主色。
由于染色工藝的復雜和清洗技術的落后,即使是貴族也不敢多穿白色衣服。布列塔尼的安妮當時身穿的婚紗還是從中國進口的純白織錦,尋常人家根本無法觸及。
這時的嫁衣顏色多種,并無限制。平民出嫁多為藍色,因為藍色同樣代表吉利純潔,直到現在西方婚禮還有“用藍”(something blue)的傳統。
而貴族出嫁則常用紅色或者金色,來彰顯自己的地位高貴。例如瑪麗·美第奇嫁給法王的時候,就是一身白綢打底,繡以金線的金色禮服。
油畫:瑪麗·美第奇與亨利四世的婚禮
直到十八世紀。
于1840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自己的表弟阿爾伯特親王舉辦了盛大的婚禮。
一改以前皇室結婚浮夸繁復,虛榮炫耀的嫁衣,維多利亞為自己選擇了一條用來自中國的白色錦緞縫制的拖尾婚紗,頭戴花冠,配以白紗。這條純白婚紗襯托得維多利亞女王不僅端莊大氣,還美若天使,出場便驚艷了眾人。
在她的影響力之下,純白婚紗一舉奠定了其在婚禮中的地位,不僅代表了純潔,還象征了高貴。
油畫: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的婚禮
談及至此,終于可以探討純白婚紗地位不保這個問題。
時至今日婚紗已經失去了其象征意義,新娘選擇婚紗更多的是從婚紗的美觀進行考慮。香檳色由于其夢幻顯白的特性,成為了現代婚紗的流行色。除此之外,粉色,淺藍,甚至漸變都受到了各位新娘的追捧。
手稿:黑色婚紗
曦子小姐認為,并沒必要糾結于婚紗是否必須純白。
只要婚紗的顏色與你的婚禮色調相配,便值得你在這人生最重要的一天穿上它,做一個最美的新娘。
當然,如果你想要一場傳統的西式婚禮,當然要穿上那純白的嫁衣,徐徐走向你的愛人,對他說。
我愿意。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