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愛情最值得的幸福就是婚姻。對于婚姻的幸福我們都知道這些,但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就像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
有時候結婚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就像不同年代的人對于婚姻都有不同的感覺。現(xiàn)在的人對于結婚,或者怎樣結婚,結婚需要有什么,都是有跟人的看法,“裸婚”也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那么,其他年代的人們又有怎樣的認識呢?
大喜之日花多少錢?這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話題。雖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對愛情的想法不同,但有一種卻是永恒的,那就是真愛無價。“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新人們一個個帶著最幸福的笑容,結束單身時代。
【上世紀60年代】 劉先生三個銀元打了倆鐲子來結婚
劉先生的婚姻由父母包辦,13歲就訂了婚。當時新娘就是戴著用新郎家劉先生給的三個銀元打的兩個鐲子坐著牛車就嫁過來了,一身藍洋布的新衣裳也算當時的時尚了。
【上世紀70年代】 40元積蓄辦了場喜宴
李向東與宋平從小訂了娃娃親,他18歲那年,倆人見了第一次面,直到三年后結婚,其間幾乎沒再見面。從訂婚到結婚,雙方家庭沒有置辦彩禮。結婚時將自己攢的40元積蓄給了父親。他們找了熟人,買了五斤豬肉,在老家請了三桌客人,算是宴席。結婚后,他們的家具也很少,加上新置辦的,只有幾個箱子、柜子,幾床被褥,以及幾件日常生活用品而已。
【上世紀80年代初】 “三轉一響”
改革開放之初,成品衣開始流行,十幾塊錢一件。當時最流行的 “三轉一響”——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這就是所有的嫁妝。這也是婚禮的大部分花費。
【上世紀90年代】 “三金”
白先生回憶結婚前第一次去見女方父母,他帶去了6000元的彩禮。當時結婚流行“三金”,但是白先生只給未婚妻買了“二金”——戒指、耳環(huán),項鏈是未婚妻的嫁妝。這也就是當時的結婚大部分開銷。
【00年代】 房、照、戒、宴花費昂貴
張先生與愛人在剛戀愛時,也是只談感情、不談錢。在相戀兩年之后,結婚也就提上了日程。張先生回憶,在與愛人訂婚時,給女方拿了1萬元的彩禮。但這并非結婚的“大頭”,最大的開支當數(shù)房子和裝修。張先生算了一筆賬,從買房、拍照、買婚戒到宴請,一場婚禮下來,花了20多萬元。
【新結婚時代】 裸婚:年輕人不得已的選擇
一部電視劇《裸婚時代》的躥紅,使“裸婚”不僅成了熱詞,也成為當下很多年輕人結婚的一種新選擇。“無房、無車、無鉆戒,直接領證,也算趕了一把時尚,‘裸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