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
所以創造了媽媽
到了媽媽的年齡
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
媽媽這個詞
只是叫一叫
也觸動心弦
在媽媽第一次成為媽媽之前,
爸爸是憑借什么俘獲這位美麗的少女的?
他們的婚禮又是怎么樣的?
即使百度知乎翻了個遍,
也不禁想要扒一扒母親大人他們那個年代的婚禮
70年代
革命激情還沒散盡,結婚娶媳婦,似乎只要有一個人認可了,就是最大的祝福,那就偉大開國領袖毛主席。
而且結婚也花不了什么錢。
但是有些講究的,還要準備老三樣,俗稱三轉一響,就是自行車,手表縫紉機。
而結婚照是極其正式,一身綠軍裝,胸戴大紅花,一張相就開啟了一輩子。
70年代,婚房是不用考慮的,基本就是和家里人一起住。但房子一定會里外粉刷一新。大紅喜字不可缺,毛主席像更不可少。
80年代
80年代結婚花費提升到了四位數,人們開始對家電有了追求,婚車也明晃晃的出現了。
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都是富人玩得起的玩意,如果哪個小伙能在這三大件,那就是活脫脫一土豪??!
那時候的洗衣機是單杠的,看電視還是要趴在跟前調臺,但能有這兩件,生活似乎沒什么可愁的了,
80年代的婚禮,不必把毛主席掛在嘴邊,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是很看重的東西,結婚證也正式了很多。
婚紗照多是黑白的,摩登新郎新娘開始追求西式服裝,新娘穿潔白婚紗,手捧塑料花,新郎也要穿西服,打領帶。
迎親隊伍更是壯觀,一輛自行車是拉不來媳婦了,而是要出動整個自行車大隊,賊拉風!
而且新房的裝飾也是格外喜慶。
90年代
90年代婚禮,十年間,婚禮賬單豪氣了很多。婚房開始有了新的要求。
90年代,人們對家用電器有了硬性追求,摩托空調影碟機。
那個時候走到誰家門口總能隱約聽到四大天王的歌,而結婚證更加正式了,婚紗照也開始出現了彩色照。
而一個迎親的車隊也是比不可少的,男方總有租或者借來好幾輛小車,排場必不可少。
90年代對買房的要求也是很明顯了,不過跟現在一樣,多數人依舊有心無力。
那個時候的婚禮。也許跟現在的婚禮有很多的不同,媽媽也是在完成了自己的婚禮,生下了我們,才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媽媽跟我們一起成長,變得強大!
好不容易到了能夠安慰媽媽的年齡時
已經太懂事了
真不好意思開口說
媽媽,我愛你
現在,想讓媽媽高興的話
就說,我現在需要媽媽
這一句話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