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忙秋收,日本首相忙換屆,婚禮司儀忙七夕。大家情到濃時啊,就結婚,辦婚禮,結婚就得挑日子,最好的良辰吉日也就那幾個,好記又有紀念意義【如果隨便挑個日子,不好記的話....就會......女:記得今天什么日子嗎? 男:不記得 女:你不愛我了!TAT】。所以啊,到婚禮這種時候司儀就忙開了,朋友趕場湊份子,司儀趕場忙婚禮。
那么司儀那么多,怎么分好壞?除了一分價錢一分貨以外,到底怎么尋找好的司儀?里面又有什么貓膩?
現在司儀,有做專職有做兼職,有司儀證書的不多,但也不少。就客觀來說,當然是專職司儀更好,比如我們婚聚網里那些成名已久的,在當地有良好口碑的司儀,如果準備追求性價比,找非全職的司儀,那就最好通過像我們「婚慶網」這樣有保障的平臺去找司儀,畢竟靠得住。對于證書,有更好,沒有也不差,但有的話更專業不是么?
當然,大家也不要盲目相信什么“金牌司儀”“資深主持”“業界神話”,我還是“全宇宙最喜歡誠實最可靠最純潔的小編”呢,你信嗎~?
其實在婚禮前,大家都會跟司儀會面一次,就像淘寶買東西一樣,得先驗貨對吧~?對于婚禮這種一輩子一次的事情來說,如果有很喜歡的司儀,異地司儀其實也可以「我們網站有全國各地司儀哦」。那么怎么看一個司儀的水平?司儀是什么?就是充電五分鐘,嘚吧倆小時。跟司儀會面,以司儀的角度來說就是在短時間內俘獲你們,而對大多數新人來說,就是看看司儀長什么樣,相個親,其實新人要更多的應該去注意司儀的言談舉止,特別是細節,仔細觀察:
第一:古人常說,坐得正,站得直,通常站和坐這種小細節就體現一個人的內在,你可以想象是職業病,做多了,小細節就融入到骨子里去了。你也不想司儀在主持婚禮的時候左晃晃右晃晃,就像跳舞一樣把?
第二點:有些司儀,為了氣氛底線比底褲還低。葷段子不能亂蹦,你看費玉清~人家到處講葷段子,但是覺得粗俗的人少,好玩的人多~能活躍氣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搜費玉清的視頻哦,其實應該叫他費玉—污 】。
簡單來說,司儀就是:握得穩黑又粗,玩得起雅和俗
婚禮主次得握得穩黑又粗,說的是麥克,細說就是壓得住場子,懂掌握節奏氣氛 玩得起雅俗,說的更對了。現在的婚禮,三教九流你都得點到了。吃開口飯必須有四海之內皆可為我基友能力。 婚禮畢竟是重要場合,不說你口吐蓮花,也得接得住所有包袱,還得保證抖出來的包袱都得炸響了。 最后,婚禮后半程其實就是一群沒素質的損友起哄的時候,這你要不是深諳幾千幾百葷段子,能把場子熱起來嗎?
在下不才,不過見過的司儀都是能隨意幽上一默的人,最少也是各種貫口爛熟于胸的主兒。 像什么技能證書之類,不重要,但可以做為一個參考。畢竟吃口才飯,只要你張嘴,3分鐘就知道行不行。
順便給大家看點古詩~要是你當年結婚或者以后結婚司儀說了這些....咳咳,希望嘉賓都聽不懂吧~
古代詩詞要慎用啊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一個是仙緣奇葩,一個是美玉無瑕”……這些古詩句看起來浪漫、讀起來經典,而且全部在講述愛情。
不過,當它們在婚禮中出現,恐怕新郎新娘得瞬間變臉——第一句形容的是長久不得相聚、只能隔銀河相望的牛郎和織女;第二句的《長恨歌》繼續往下念,便是“此恨綿綿無絕期”,描述了李隆基與楊玉環愛情悲歌;第三句的主人公是賈寶玉與林黛玉,也是以慘淡結局收場。聽得多了、看得多了,網友忍不住發出“怒吼”:“婚禮司儀,您能舉個吉利點的愛情故事嗎”
凄美故事真不適合
這則微博立即引起極高關注。網友們一邊爆笑一邊點頭,“每次參加婚禮,必聽到其中兩三句。文字看上去挺美,但有些是凄美,有些是絕唱,得分清場合?!边€有人表示,曾聽過把梁祝《共讀共玩》選段當進場背景音樂的,聽出了一身雞皮疙瘩,于是發出質疑,“能拆一對是一對”
這種現象并不只在中國才有,身居國外的網友表示,參加過一個婚禮,迎賓曲是“西域男孩”的《My Love》(《吾愛》,歌詞內容主要關于對逝去愛情的懷念),“突然就覺得新人好可憐?!?/p>
但是,表示理解的人占了大多數,“這不能怪司儀,經典愛情故事幾乎都是悲劇,中國的愛情詩歌更是以‘凄’文化為主。”還有人指出,把詩句單獨抽出來,等于換了個前后語義、賦予了新的意境,因此無需刻板地按照原文理解。
延伸閱讀
司儀名句背后的真相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p>
注: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辭》一詞。后面還有半句,“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p>
形容新娘子“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注:出自《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這句之后緊接著是,“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p>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注:出自漢代卓文君的《白頭吟》,作詩時,她的丈夫司馬相如正準備納茂陵女子為妾。作為樂府《楚調曲》調名,后世多用《白頭吟》寫婦女被遺棄。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注:源自漢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前一句話為劉蘭芝所說,之后焦仲卿回復,“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