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婚禮主持人看成是一場婚禮的導演,那么督導就是現場的執行導演。主持人控制的是臺上的一切,督導則負責場下的所有事,一場婚禮下來,督導需要完成的工作一共有22件。
先挑幾件基礎的提示一下:負責婚禮前的彩排工作(必須教會新人儀式禮儀);在婚禮上提示新人各項步驟;在婚禮中引領現場氣氛(比如引掌、帶頭喝彩等);傳遞道具也是一項,這其中包含了“蛋糕刀、點火桿、香檳杯、交杯酒、話筒、誓言本等準備物件。
更細致的還有:聯系開婚車的師傅什么時候到;婚禮開始前,檢查背景板是否安裝牢固,音響、燈光是否正常,電壓是否穩定,并排除因自然因素影響婚禮;從儀式開始后,應始終不遠離新人3米左右,以便及時提醒新人所做事項;不能擋住攝影、攝像視線,所有的照片里必須看不到督導的身影;迎賓結束后,及時聯絡司儀,控制開始時間;在儀式中控制酒店服務員,禁止上菜,避免影響儀式;負責在儀式進行時疏散孩子,并告之孩子家長;提醒新人家長分發喜糖;在適當時間提醒酒店分發蛋糕等。
還有督導團現在的婚禮場子普遍都很大,一頭在交接道具,另一頭要負責拉門和引導嘉賓上臺,所以一般除了主督導外,還有副督導;如果婚禮有T臺,還必須有左督導和右督導,各人分管一邊。
跪下來是專業
與婚禮主持不同,督導更像是位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在婚禮現場,督導要做的,就是完成所有工作并且不能引起來賓的注意。
為了當好這個“隱形人”,他們不僅要避開攝影師和攝像師的鏡頭,并且一旦儀式開始,就不能再發出任何聲音,所有的交流和溝通都只能通過手勢和眼神來進行。目前,婚禮督導大多采取“半蹲式服務”,而在現在的團隊中,所有的督導甚至必須采用“跪式服務”。
所謂“跪式”服務,是指督導在遞送道具、酒杯等物品時,在舞臺上單膝跪地。據說督導一詞最先從日本傳來,日本督導都是跪式服務,目的是不能遮擋新人和來賓的視線,標準是必須矮于新郎身體的一半。
婚禮督導的“標準行頭”是黑西裝、白手套。黑西裝是為了在全場燈光暗下來時,在黑暗中默默隱藏自己的行蹤;白手套則是為了表示對新人的尊重、同時也是為了讓新人和司儀能夠看清他們的手勢。
目前,在督導屆的“老法師”級人物,做一場婚禮價格在1200元。業內偏貴,不過據說,日本督導的出場費平均在5800元左右,有的甚至貴過主持人。不過,5800元人家可是有“真功夫”的,“所有的日本督導都受過專業訓練,每個動作都能做到大氣無比,一出場就能完美控制現場氣氛”
在日本這個婚禮業超發達的國度,很多督導占主角,主持人和他們比,只是個配角。
好督導都是“完美控”
好的督導到底有啥本事?
往小里說,是經驗,比如:交杯酒里到底應該配點啥才能和真的酒是一樣的?有人放可樂,有人放紅糖水,有人放鮮橙多加雪碧,有人放可樂配雪碧。好的督導的標配是康師傅茉莉蜜茶,因為他做過研究,這樣倒出來的清香和顏色最像香檳。
小本事好學,大本事可不容易,督導的最高境界是“壓得住”,這需要多年的錘煉以及天生的氣質。“否則,你怎么應付隨完美婚禮中隨時可能出現的紕漏呢”
所有小小的錯誤在督導這里都是不被允許的,因而一個好的督導必然有點“完美強迫癥”,他們要確保這一生一世的儀式完美無缺。(婚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