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張華麗卻僵硬的照片與一幅真實自然的平實畫面之間,我的選擇往往是后者。
之前曾經做過幾段以GOPRO第一視角記錄我自己拍攝婚禮的視頻,多是一些小場子,不高大不奢華,很多攝影師告訴我這打破了他們曾經所認為的只有大場子才可以出片的看法。
這次做一個與動態的視頻不同的關于一張照片的拍攝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許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但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給大家在以后的紀實拍攝中帶來一點點的啟發。
這些瞬間發生在婚禮開場前十分鐘。化妝師帶著新娘從迎賓區移步到大堂角落的休息區整理妝發。你知道我是一個勤奮的攝影師,哈哈,在婚禮全程的任何時刻都不想放棄紀錄的那種。此時這個休息區燈光相當平淡和昏暗,頂上的兩盞射燈讓我有了拍攝的希望,雖然位置不是特別合適,但有總比沒有強,當時就是這么想的,于是緊走兩步跟上她們。
我手上的器材是:機身1DX &鏡頭70-200
沒多想,先在走動的過程中拍了一張,沒有經過任何考慮的構圖,只是看看此刻現場光線作用下的狀況。
在我回看照片的那幾秒內,化妝師以及她的助手已經安排新娘坐下了,與我通過第一張照片判斷的一樣,光線作用不到人物臉部,環境中塊面以及顏色稍亂,但經驗告訴我,背景與人物的反差在后期時若采用使用黑白處理會更佳。
OK,思路敲定。
但,顯然這樣的照片很不理想,無論是從情緒還是畫面來說都不到位,而且,我的站位有些歪,導致畫面中的線條看起來極不舒服,我需要往右邊移動一下。
正在思考之時,我注意到伴娘以及姐妹們從婚禮大廳往這里走來。此時,我拿著長焦蹲在距離她們大約十米左右的地方,再加上燈光偏昏暗,她們基本上并未發現我的存在。她們先是一起湊到正在整理發型的新娘周圍,于是我用200端拍到這張照片。
然后,她們坐了下來,坐位的分布情況挺好,這似乎對我接下來的拍攝有利。但婚禮督導的突然闖入,給畫面制造了一點點麻煩。
我寧愿選擇等待機會的再次出現也不會沖上去叫走督導,如果那樣的話,她們所有人最自然流淌的情緒將會被我的沖入所破壞,那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我就是想拍到一張她們最真實的情緒的照片。
(此時畫面中所有人物的狀態都挺好,唯獨婚禮督導的位置很尷尬)
大約一分鐘左右,婚禮督導交代完她要交代的細節走開。OK ,一切重新開始。但此時化妝師由新娘的左邊調整到了新娘的右邊,從而導致,畫面左右的輕重比例略有些失衡。
那怎么辦?
再等。
大約半分鐘后,得到這張自己相對滿意的照片。
前后拍攝數張,時長大約8分鐘左右。
有攝影師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他說:每次拍攝婚禮的時候,總覺得除了流程以外拍不到什么好的照片,然后就只能拉著新娘去擺拍。
每一種拍攝手法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這是一個多元的世界。但我個人還是不太喜歡人為去干預,或者制造一些畫面。更偏向在婚禮上安安靜靜的去觀察,特別是觀察流程以外的時間段都發生了什么,所以,即使在一些看似沒事可做的時間里,我亦不會拉著我的新娘到處轉,我更愿意讓她去享受屬于她自己的一場婚禮,允許她去做自己該做的和想做的,比如讓她自己稍微放松一下,或跟伴娘或姐妹開心地交談一下,放肆一下,等等,而此時,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悄悄在旁觀察,紀錄,便可。
沒有一眼驚艷,更多是風輕云淡,素樸的畫面,尋常卻真實。幾十年后,你還是可以和你姐妹一起坐下來,細細品味這一刻每個人的心緒。
紀實婚禮攝影,往往就是靠這樣持續不斷的觀察,超乎尋常的耐心等候,以尋找拍攝機會來讓一場原本看似流程化的婚禮記錄變得越發豐滿誘人。
感覺到跟紀實婚禮攝影更接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