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親
在封建社會時期,男女雙方要想走到一起,是必須要經過媒人從中進行說合,方能結為秦晉之好,即所謂的“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在媒人的說合下,雙方便會進入“相親”的環節。通俗點說就是看看對方的情況,看看那人是美是丑,然后再做出是否選擇對方的決定。即便在現代這個戀愛高度自由的社會,在舉辦傳統婚禮時,有時也會找個人來扮演“媒婆”的角色。
二、擇日
相親之后,雙方對上眼了,便會“過禮”并訂下成親的日子。而這個日子,則必須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古時還是在現代。在選擇良辰吉日時是有很多講究與禁忌要注意的,不能輕易做出決定,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訂下來。
三、拜堂
在整個婚禮中,拜堂是最高潮的部分,也是中國傳統婚禮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拜堂也是有很大的講究與次序的,拜天地、拜先人、拜父母,然后入洞房。通過這個儀式新人才算真正成為了夫妻,從此比翼雙飛,同甘共苦。
四、新娘盤發
雖然婚禮上新娘的發型各種各樣,但依然以盤發為主。新娘盤發來源已久,最早來自古時“結發”這一婚禮習俗,初婚的夫婦在新婚之夜喝交杯酒前要各自剪下一綹頭發,綰在一起表示同心,“結發夫妻”的說法便是來源于此,是夫妻同心的一種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