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里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定親后,女方即準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收到大禮后,女家最遲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妝送到男家。嫁妝是女家身份與財勢的象征。送嫁妝可分為「送妝」與「迎妝」。「送妝」是女家將嫁妝往男家送,除了抬妝的人外,女家會請幾位親友跟隨照料,人數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妝抬到男家后,男家會請親朋友好出來迎接,這叫「迎妝」。在嫁妝中,除了名貴的珠寶金飾外,還有許多象征好兆頭的東西。以痰盂作子孫桶,希望女兒開枝散葉,兒孫滿堂。以紅尺作子孫尺,有良田萬頃之意;花瓶代表花開富貴;銅盤及鞋則寓意同偕到老;銀包皮帶有腰纏萬頃之意;剪刀有指蝴蝶雙飛;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祝福新人恩愛纏綿;片糖則比喻甜蜜幸福;龍鳳碗筷作衣食碗,有豐衣足食之意(碗內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妝的72套衣服)。
近年為了順應做足禮節、細節從簡的潮流,市面上出現了做工考究的微型嫁妝,以原物為藍本,設計上更富有中國特色喜慶的造型,選用上乘樟木貼切喜慶傳統風俗,深得準婚人士的喜愛。